碳中和碳達峰

9大類“雙碳”相關知識點 你了解多少

我國正積極穩(wěn)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,堅定不移走生態(tài)優(yōu)先、綠色低碳的發(fā)展道路,在節(jié)能、可再生能源、新能源汽車、森林碳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就,為全球氣候治理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。那么你了解“雙碳”嗎?關于“雙碳”的名詞有很多,關系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一起來了解吧!


一、政策與目標類

 

1. “雙碳

碳達峰指國家或地區(qū)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,標志著經濟增長與碳排放脫鉤。中國承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。

碳中和指通過植樹造林、碳捕集等技術抵消人為碳排放量,實現凈零排放。中國目標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


2. 零碳工廠

在工廠運營過程中(包括能源消耗、生產流程、廢棄物處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)實現凈零碳排放的工業(yè)設施。其碳排放主要通過可再生能源替代、能效提升、碳捕捉與封存(CCUS)等技術抵消,最終達到“零碳”狀態(tài)。


3. 零碳園區(qū)

涵蓋工業(yè)、商業(yè)、居住等多領域的綜合性區(qū)域,通過系統(tǒng)化規(guī)劃和協(xié)同管理,實現整個園區(qū)的凈零碳排放。

 

二、過程與機制類

 

1. 碳固化

通過生物或化學過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穩(wěn)定的固態(tài)物質(如植物光合作用將CO?轉化為有機物)。

 

2. 碳沉積

二氧化碳長期儲存于自然介質中(如森林、海洋、地質層),減少其在大氣中的濃度。

 

三、交易與市場

 

1. 碳交易

通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買賣碳配額或碳信用,以市場化手段推動減排。例如歐盟碳市場(EUETS)。


2. 碳配額

政府分配給企業(yè)的碳排放許可額度,超額排放需購買額外配額,不足部分可出售。

 

3. 碳稅

政府對碳排放征收的稅費,通過提高化石能源成本推動低碳轉型。 

 

四、排放與足跡類

 

1. 碳足跡

衡量個人、產品或活動全生命周期內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總量,以二氧化碳當量(CO?e)表示。


2. 碳排放因子

單位能源消耗或生產過程所對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(如燃煤發(fā)電每度電的CO?排放系數)。 

 

五、技術與應用類

 

1. 碳捕捉

從工業(yè)排放源(如電廠、工廠)或空氣中分離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技術


2. 碳封存

將捕獲的二氧化碳長期封存在地質層(如枯竭油氣田、咸水層)或海洋中,防止其重返大氣。  


9大類“雙碳”相關知識點 你了解多少-零碳綜合解決服務商-地大熱能

 

六、產業(yè)與行業(yè)

 

1. 碳密集型產業(yè)

單位產出碳排放量高的行業(yè)(如電力、鋼鐵、水泥、化工、航空)。


2. 低碳建筑

通過節(jié)能設計、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材料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建筑。

 

七、管理與評估類

 

1. 碳監(jiān)測

利用傳感器、衛(wèi)星等技術實時追蹤碳排放源及濃度,為減排政策提供數據支持。


2. 碳核算

量化企業(yè)、行業(yè)或國家在一定時期的碳排放量,通?;?a href="http://www.ko5ko.com/t/國際.html" >國際標準(如ISO 14064)進行計算。


3. 碳核查

由第三方機構驗證企業(yè)或組織的碳排放數據真實性,確保符合法規(guī)或市場交易要求。


4. 碳咨詢

為企業(yè)提供碳管理策略、減排技術路徑及政策合規(guī)的專業(yè)咨詢服務。

 

八、自然與生態(tài)類

 

1. 碳匯

森林/草原/濕地/海洋碳匯分別指森林(通過光合作用固碳)、草原(土壤固碳)、濕地(泥炭儲存)和海洋(浮游生物吸收、沉積)等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吸收和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。

 

九、生活與消費類

 

1. 碳標簽產品

在產品包裝或說明中標注其生命周期(生產、運輸、使用、廢棄)碳排放量的商品,通過透明化碳足跡引導消費者選擇環(huán)境友好型產品(如低碳認證家電、碳中和食品)。